2019年12月11日晚,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朱仲羽做客敬文讲堂,在校本部敬贤堂为同学们带来讲座《苏州开放型经济解读与思辨》。本次讲座由敬文书院院长钱振明教授主持。

朱仲羽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经济的教学与研究,还兼任国家商务部培训中心、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讲座教授,曾先后任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新加坡理工学院、德国福特王恩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长期出任苏州市专家咨询团成员、苏州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渝北区政府顾问,苏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所长,中国-新加坡比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等。

首先,朱仲羽教授结合自己参与苏州开放型经济决策咨询的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苏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所处的经济、政治、地理、文化环境。苏州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并未被划入对外开放特区,也未能被列入首批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只作为一个普通的地级市而成长。近年来,苏州开放型经济各项指标几乎全部名列江苏省第一位,并在全国包括直辖市在内的所有城市中名列前茅。随后,他鼓励同学们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思考苏州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挖掘事物现象背后的深刻道理。这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也帮助同学们培养了凡事不能囿于表面现象,要养成积极思考、操练思维的良好习惯。同时,朱仲羽教授也对经济发展与历史积淀的关系表达了自己新颖而深刻的见解。他肯定了吴文化的精致典雅,但也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锐意进取的精神方能更有所作为。
接着,朱仲羽教授结合自己长期研究苏州工业园区的经历与体会,为同学们讲述了苏州工业园区从成立到发展过程中谈判合作、招商引资的一系列故事。关于上海对苏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他形象地将上海比作大树。他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还是“大树底下不长草”,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面对来自上海的辐射,苏州所要做的就是“大树底下种碧螺春”,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
朱教授的精彩授课不仅让同学们认识到了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也让同学们明确了未来苏州经济的发展方向。

临近讲座结束,朱仲羽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对话互动。针对当前苏州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科技创新企业未来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振兴东三省老工业基地等问题,朱仲羽教授以渊博的知识一一为同学们耐心解答,并勉励同学们勇担重任,为苏州经济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本次敬文讲堂,同学们在深入了解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历程的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老一辈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艰辛。敬文学子也将继续秉承“为国储材,自助助人”的敬文精神,将艰苦奋斗、创业创新的精神融入到学习生活中,拓宽视野,锻炼思维,争取成为研究型、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