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敬文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拉开帷幕

苏州大学敬文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拉开帷幕

发布者:敬文书院发布时间:2016-11-12浏览次数:360

为探索具有书院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之路,构建书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体系,敬文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开展书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探索,通过优化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理念、创新课程形式、创新教学方法,直面社会热点、直面学生实际、直面世事国情等举措,全面深化具有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研究型、国际化、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讲堂导航课程:互动讨论引导思维活动

校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王卓君教授以一场题为《纵论两个“百年梦”》的讲座开篇,标志着敬文书院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进入了“过程”。此次课程采用了“大讲堂”的形式,进行讲座式授课,注重与敬文学子互动讨论,在思想交流中,激发思维的火花。

讲座中,王卓君教授以中国历史大势为起点,从历史角度纵论“两个百年梦”。结合朝代兴亡与更迭,他带领着青年学子们回望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和中国疆域领土的历史变迁他又用鸦片战争开始历次遭受外敌入侵的史实引导师生们追忆屈辱羸弱的近代史,讲述了中国人民挺起脊梁、奋起抗争的壮举、对民族复兴的期待、对中国梦的渴望。王卓君教授回顾了95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结合生动的案例阐述了95年来中华民族走上民族复兴之路的历史进程,并表示希望同学们正确看待世界视野中的中国和中国视野中的世界。尽管个人力量渺小,但所有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是不平凡的、伟大的。王卓君教授勉励同学们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确立理想信念,以自身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互动交流阶段,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大学扩招、精英教育、就业择业等问题,王卓君教授对同学们提出问题,体现情怀表示赞赏,逐一解答,深化理解。活动结束后,还有众多同学纷纷上前,向老师教,王卓君教授用近二十分的时间继续“面对面”地答疑解惑,进行深入的交流。

学科交叉课堂:启发思维塑造“完人”品质

为整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功能的教学效果,帮助同学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理解“大学生”的本质意义,苏州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熊思东教授将一场“Don’t Lose Yourself(别丢了你自己)”的双语讲座带入思想政治课堂,给敬文学子上了精彩的一课。

熊思东教授以两个有趣的生物学实验――撒切尔效应、猴子照镜子为例,由浅入深地引入讲座的话题“别丢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熊思东教授将演讲主题具体分为“你是谁?”“你将成为何人?”和“不忘初心”三部分向同学们娓娓道来。在回顾苏州大学历史沿革后,他展望苏大发展的未来,激发同学们对苏大强烈自豪感,也唤起了同学们完善自我,和母校一同成长的感情。熊思东教授从不同学科视角的阐述也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性,为了不失去自我,为了能更好的面对前方更艰辛的发展道路,在前进的路上一定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互动交流中,同学们提出了中国大学对国外大学的学习模式,国内外本科教育对比,大学生责任和自由等问题,熊思东教授一一给予解答并且分享了自己对于大学教育以及大学生生活的认知,他提出对于不同国情,不同环境下的大学,应寻找适合自己发展道路,“每个人不能丢失自己,大学也不能丢失自己的特点和方向”。

“不仅有存在的现实,还有诗和远方”。熊思东教授的一堂课给同学们许多启发,不是以校长的身份,而是作为任课教授的讲授和答疑,同学们感受并享受着课堂的氛围,大家感到“与老师的距离很近”。


集中优秀师资:用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此次改革还积极引入校内外名师,用翻转式课堂开讲,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陆树程教授,以及来自南京大学的姚润皋教授将一场场精彩讲座带给了敬文学子。通过此次教学改革实践,使得讲座式授课、课堂“翻转式”教学、名师名校互动成为可能,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热点问题与学生的长效价值观问题,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而且能让学生愿意听、愿意学,形成对思想政治理论问题的思考,注重表达交流、批判性、质疑性思考的培养,做到“互动、心动、行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功能的教学效果。


苏州大学敬文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研究型和国际化的时代人才,随着思政课改革帷幕的拉开,敬文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得到了新的发展。通过新颖的课程形式,优秀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材料,依托敬文书院多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做到真正的自主探索学习、投身社会实践、参与科研项目,最终实现“用精度换长度、用改革生动力、用创新提质量”的改革目标。


(敬文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