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书店 走近读者
2013年7月17-18日敬文行动小分队成员依次走访苏州猫空和古旧书店,对店中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就消费者的购书地点、喜爱的书店营销模式、对书店发展的建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进猫空进行消费的客人大部分年龄分布在15至25岁之间,而他们购书大都通过网络的方式,接触实体书店越来越少,同时也更倾向于在具有情调的综合性咖啡吧和茶吧阅读。在谈到书店进行怎样的改善会更吸引他们时,客人均不约而同地希望书店的氛围能更休闲一些,有舒服的沙发,有好喝的饮品,能自由阅读。而古旧书店的情况却与猫空不尽相同,消费者年龄层分布广,阅读与购买均以实体书为主。他们对于书店的形式均表示没有过多要求,藏书量足够可以读书即可。

由调查可看出,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实体书店形式的偏好各不相同,所以实体书店想要有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迎合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当然,也不能风格混乱失去自己的方向,还是应该有明确的定位,严谨亦或是休闲。相信只有这样,实体书店才能在电子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
走进“古旧”世界
2013年7月19日,为了了解实体书店目前的经营状态,敬文行动小分队分队再次走进古旧书店,对工作人员访。
古旧书店隶属于中国最大的国营连锁书店新华书店,工作时间规律,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他们已经习惯,不过他们也希望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势下,书店能配合网络书店进行相应地改革,这样方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常来光顾实体书店。同时书店工作人员乔先生也向小分队成员透露,古旧书店很快将进行全面的改革,改变国营书店以往固有的格局,会增加更多的休闲场所。

在被问及这些年古旧书店的经营状况事,乔先生说,确实在电子售书渠道拓展之后,书店的生意确实一年不如一年,基本上年年亏损。不过相比那些小型民营书店而言,情况要好的多。虽然书店的消费者确实较以往要少,但是书店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固定的消费者。对此,乔先生感慨道,在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现代,人们大都注重物质生活,而忽视了自身的精神生活。他作为书店的老员工,希望当代大学生即使身处网络时代也能保持阅读纸质书籍的好习惯。
这次的走访让成员们受益良多,不仅了解了相关书店目前的经营状况,而且加深了他们对纸质阅读重要性的理解和提高其实践能力。
走进大上海 探访小书店
――记敬文小分队上海书店行
7月19日,敬文行动小分队成员翟慧、黄文婷前往上海对上海地区实体书店情况做走访调研。

近几年来,因网络购书和电子书的发展,我国图书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倾向选择在网络平台和网络书店选书购书,而与此同时实体书店日渐式微。
仅就沪苏地区而言,那些曾经吸引各地书友的特色书店就一家家接连倒闭。苏州有名的蓝色书屋、雨果书店、清源艺术书店等等已然无处可寻。同时,生活节奏更加快捷的上海也遭遇了此类情况。 在事先在网络搜集资料后,小分队的两位成员开始了上海“寻书之旅”。原定的几家有名的书店中有百分之八十已经倒闭或歇业。例如,曾经被称为上海民营书店的第一品牌“季风书园”,它的第一家店(位于地铁一号线的陕西南路站)的大门也因经营不善而被迫关闭。位于美罗城四楼的大众书局更是早在休闲娱乐的氛围的挤压下消失了。
小分队成员经走访了解到上海文艺书店的鼻祖、被称作是上海文化人的客厅的汉源书店也因店租飞涨而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2012年尔冬强艺术中心因不堪租金压力的重负而撤离田子坊时,它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汉源书店店主的尔冬强先生就曾说过汉源书店极可能因为租金的上涨而成为下一个被迫离开的对象。还好,目前为止小分队成员还是欣慰地看到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汉源书店依然静悄悄地伫立在绍兴路上。
经过这次的走访调查,不仅让成员更加深刻立体地认识到民营书店的生存窘境,更加进一步提升了他们自身的实践调查能力,积累了更多实践经验,也锻炼以及磨练了成员们的意志力和不畏艰难的信念。小分队成员能通过此次实地走访收获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也愈加清晰地了解了不同特色书店的不同之处。相信小分队成员在今后是实践活动中能够表现地愈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