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敬文精神,在苏州大学朱敬文奖助学金设立二十五周年之际,敬文书院于4月7日晚在北楼302举行了“探寻敬文之源,回眸爱心之路”专题讲座。朱敬文教育基金会大陆地区总代表、苏州大学原校长陈克潜教授,陈校长夫人陆忠娥教授,敬文书院院长罗时进教授,副院长王剑敏教授,书院常任导师以及2011级、2012级团学骨干参加活动。讲座由常任导师孟玲玲主持。
讲座伊始,同学们观看了朱敬文奖助学金在我校设立二十五周年纪念短片,共同回顾了朱敬文先生及其家人实业救国、爱国奉献、捐资助学的感人事迹。紧接着,陈克潜教授结合具体事例向同学们生动讲述了朱敬文先生及其家人的奋斗历程和捐资助学的经历:从1942年起,朱敬文先生开始大规模助学到1987年其长子朱恩馀先生在苏州大学设立朱敬文奖助学金,陈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个仁爱无私的爱国实业家形象。他评价朱敬文先生是“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一生为国培养栋梁之材而孜孜不倦,高度赞扬了朱老先生“不求回报,但求敬文精神薪火相传”的助学梦想。

陈克潜教授还道出了朱敬文奖助学金与其他奖学金的不同之处:它始终秉持“为国储材,自助助人”的宗旨,倡导推己泽人的无私大爱以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更提及“奖学金虽为物质上的鼓励,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永久支持。”二十五年来,朱敬文奖助学金获得者人才辈出,许多人已成长为各行各行的领军人才,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同学们还就敬文精神内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敬文书院的特色等问题与陈克潜教授作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非常活跃。讲座在悠扬婉转的歌曲“敬文颂”中落下帷幕。
本次讲座不仅加深了敬文学子对朱敬文先生及其家人爱国奉献、捐资助学事迹的了解与认识,更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无私奉献的爱心火种,坚定了刻苦奋斗、回馈社会的信念。相信在敬文精神的感召和鼓舞,敬文学子一定能将“为国储材,自助助人”的敬文精神发扬光大,做真正的“敬文人”。
学生会新闻中心记者 文字:翟慧 摄影:朱晨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