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行动,魅力新苏州

青春在行动,魅力新苏州

――敬文书院团委举办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主题团日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2-20浏览次数:697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切感受十六大以来苏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充分体验经济社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敬文书院团委于11月―12月间,组织开展了“青春在行动,魅力新苏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主题团日活动”。

   书院团委在充分了解普通团员的需求的基础上,调动各基层团支部、团干部的能动性,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团日活动,将活动分为影像苏州、幸福苏州、创业苏州和公益苏州四个部分,发挥宿舍团小组、网络团支部等不同载体团组织的作用,并运用微博、QQ群、微电影等新兴媒体,来号召团员、吸引团员、凝聚团员,把团日活动真正办成团员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主渠道,推进了基层团组织建设,发挥了团组织生活的育人功能,调动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

   看一座千年古城的十年巨变

【用影像,留下青春印记】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和谐程度和人民幸福指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苏州在全面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创造了令苏州人引以为豪的苏南模式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

121516日,团员们走进了相门古城门、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苏州博物馆等展现苏州古城历史与沧桑的地方,参观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和金鸡湖景区等反映苏州发展新貌的景点,用手中的手机、照相机、DV和摄像机,将镜头对准苏州的著名景点和标志性建筑,和这座城市一起记录,以呈现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变迁。

在相门古城墙,向东眺望,苏州的厚重历史文化与金鸡湖畔工业园区的现代繁华遥遥相望。苏州这座城市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成就了它从历史中走来,向未来走去的独特魅力。

                 

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团员们欣赏着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充满温馨清淡的苏州韵味,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添加了新的内涵。博物馆在显示出其独特性、惟一性,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出了一幅传统苏州现代苏州相融合的双面绣。团员们无不赞叹她的简洁大气、鹤立鸡群。

 乘坐轨道交通一号线,团员们感受到了立体交通时代的快捷和便利。淡绿色的座椅,银色的拉手柱,简洁的列车车厢设计让人心生舒服感。

在金鸡湖景区,干净的栈道,别致的雕塑,多姿多彩的亭桥景色,忙着拍婚纱照的人们,有着说不出的和谐。漫步金鸡湖,团员们体会到了宜居新苏州,幸福新家园的建设成果。

访一个邻里社区的幸福生活

【用故事,讲述那些温情】

1215上午,团员们先后参观走访了苏州工业园区方洲邻里中心和湖东邻里中心,了解了园区社区服务的新模式,聆听居民们述说身边的发展变化和邻里中心的幸福生活。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社区建设先进经验,结合园区自身特点,着力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幸福社区的一大创举,民众联络所凭借其优质的服务,已逐渐成为园区居民和企业团体的精神共同体,并标准化配置了社区工作站、民众俱乐部、乐龄生活馆、少儿阳光吧、卫生服务站、邻里图书馆、邻里文体站等七大类功能服务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社区政务、事务服务和多功能的社区活动场所。

在外企工作的先生表示,邻里图书馆给自己周末的休闲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场所,读书对自己的生活很有帮助。平时有想看的书也都可以到这里来找,不仅省下了买书的钱,还享受到了不出小区就可以阅览新书的便利。

                 

在少儿阳光吧里,五六个孩子正在尽情玩耍,不时传来几声快乐的叫喊。 “平时工作挺忙的,宝宝在家一个人太孤单,放到外面去我们又不放心,它(少儿阳光吧)是免费开放的,又有专门的人负责管理,宝宝在这里交到了许多的好朋友,我们当家长的也放心,工作的时候也不用常常担心了。”一位年轻的妈妈说起社区,赞不绝口。

在墨香斋,有部分居民正在翻阅图书。另一张桌子上,一个小姑娘认真地临摹着书帖,边上是负责教她书法的老师。老师说,自己已经在社区任教四年了,每周六的早上都会过来对居民进行书法辅导。“一般学书法的小朋友比较多,有时候也会有成年人来。”在我们了解过程中,老师不时回头看看小姑娘写的怎么样了。为了表扬小姑娘写得不错,老师拿出一张自己剪的猴子作为奖励,小姑娘开心的接了过去。

经过一年半年时间的有效运行,民众联络所已经成为辖区居民和企业团体的活动休闲第一选择,在各项服务上体现出舒心、放心、细心、精心、爱心的“五心标准”。

听一个新苏州人的创业故事

【用创造,构筑美好未来】

“并非生活眷顾行动者,而是行动者选择了生活。行动者有目的地选择生活而不是随遇而安。”出生于1986年的青年企业家汪建刚先生就是一个激情四溢、斗志满怀的行动者。1215,书院团员专访了苏州润星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汪建刚,听他讲述一个新苏州人的创业故事。

创业的想法是从创办社团开始的。大一暑期,汪建刚就与苏州国际科技园团委合作制定了一项“学生活动”的计划,并获得了一笔赞助。在频繁与企业打交道并不断遇到困难的他,脑子里冒出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创办一个社团,在学校和企业搭建桥梁,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就这样,现在享誉苏大校园的“五星级社团”――“创业人社区”诞生了。社团的创立并不容易。无场地、无资金、无人员的“三无”尴尬局面使得社团的运作一度陷入困境。最初的艰难没有吓退他,凭借着大二在校科协积累的人脉资源以及老师的帮助等,汪建刚从零开始渐渐地将社团做大做强。在他看来,作为一个社团的负责人,要想将社团做好、将社员凝聚在一起要有一些必备的素质能力:蓝图的规划能力、对发展的判断力、组织管理能力,还有同样不可或缺的个人魅力。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了整个世界,在帮助企业进校办招聘会的过程中,汪建刚敏锐地发现“就业难”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经过短期的思量与权衡,他做出了自主创业的决定。青年的雄心勃勃在内心深处隆隆地喧嚣起来。然而万事开头难,当初的野心在初出校园之际就被现实的冷水浇得湿透。只有两个人的公司,他既是老板,又是“打杂”的。起初,还有在学校积累的客户资源支撑着,可是不久,汪建刚就发现自己已经沦落到无事可做的境地。虽然现实的荧幕微光闪烁“希望渺茫”,但是他从未停歇筑梦的脚步。他对自己的搭档说:“创业是一条‘不归路’,我们要断了回头的念想。”既然退到无路可退,那还不如勇敢面对。即使没有客户,他也没有让自己的脚步停下来,不断尝试着可以让公司重新振作的一切可能性。

这条荆棘遍布的创业路,洒下了他数不清的泪水与汗水。“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回首那段时光,他也有满心的无奈,他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尝试、突破,决不停止,才能峰回路转。坚持,只要坚持!”

做一次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

【用爱心,情暖每一个角落】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苏州有着广泛的公益志愿者基础,团员青年是其中的主力军,在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奉献了时间、爱心和力量,承担起了青年人应有的一种责任。

书院团委以和双塔街道百步街社区共建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暨党员先锋行动站为契机,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环境保护、志愿帮扶青少年和科普知识宣讲等一系列志愿者活动,用实际行动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并践行“为国储材,自助助人”的敬文精神

1121,书院15名团员青年在百步街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走进百步街社区老人的家中,看望空巢老人,送去了敬文学子的关怀和体贴;走进百步街社区孔付司巷,针对街巷环境治理,开展了环保志愿服务。这个冬日,百步街社区充盈着满满的爱心和温暖。

                  

1127,书院13团员青年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博爱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团员们与孩子们合唱歌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并与孩子们一道,拿起画笔,创作出属于他们的世界。团员们或合唱或吉他伴唱或笛子独奏,演绎了一首又一首动听的歌曲,赢得了孩子们的阵阵掌声。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有些不同,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与关怀。本次活动,团员们体会到了“大爱无疆”的含义,践行了自助助人的敬文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敬文学子必将成长为完整的、具有博大胸襟的人。

“青春在行动,魅力新苏州”系列主题团日活动由书院团委指导,团员自主策划、自主开展。在活动中,团员深切感受十六大以来苏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敬文学子也用实际行动落实了十八大精神,并践行了“为国储材,自助助人”的敬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