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队共有5人,分别分为两人和三人的团队,A团队从相门往木渎方向调查,B团队从相门往中南街方向调查。每到一个站点,团队成员都从地下二层上到地下一层,在入口处统计10~15分钟内地铁站的人流量。客流量较小的站点只需一人负责,客流量较大的则需2人或3人共同完成。在统计完人流量后,团队成员充分抓紧和利用候车时间发放2-3张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对象包括各个年龄段,学生、上班族、中老年和老年人都参与了此次调查问卷。临行前,轻轨调查团队队长给组员们上了一堂礼仪课。首先,要礼貌打招呼,用尽可能简短的语言表明身份;其次,要为对方准备好笔及垫板;最后,千万注意在乘客填写问卷时,不要距离太近,这样会使别人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压迫感,保持适当距离,待对方填写完再走上前取回问卷并答谢。虽然做了些功课,但是在实际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给实践团队的同学们上了又一课。比如,某队员在请一位乘客写问卷时,看到这位乘客手上拎着包,填写问卷不方便,就主动上前帮其拎包,但是,这位乘客反应很强烈,连声拒绝,使得队员略显尴尬。由此,团队成员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当涉及他人物品、财产时,并不太过亲热、主动以免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除了计算人流量和发放调查问卷,沿途的各站的软、硬件设施也被关注和记录下来。实践团队注意到,每站都有一些与其他站不同的设施。比如:滨河路站内的喜士多便利超市,木渎站内的自动证件照拍摄机,星塘街的志愿服务中心等。此外,团队成员还分头询问了乘客对地铁站内服务设施的意见,以及乘客们希望得到改进的地方。
实践团队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希望能帮助苏州轨道公司规划制定出更好地、更科学有效地方案来服务市民,为2号线、3号线的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使苏州市的轻轨越来越完善并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