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探索主要包括一定时间内人流量的统计,各个站硬件设施、文化墙的调查,以及站台周边情况的调查。
在实践期间实践团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地铁站里,有位老爷爷主动找实践团队填问卷;在车上,实践团队向乘客们提出填写调查问卷的请求时,他们会热情地答应,如果碰巧遇到了苏大校友,他们都会主动提出要帮实践团队填写问卷。
相比较于填写问卷而言,统计人流量的工作便繁琐很多,在乘客较少的车站,统计时的难度不是很大,在人多的站台,实践团队便只能通过一个进出口的人数来估计总人数,得到的数据也会有所偏差。
一种是星海广场类型的,有比较多的商店,商品价位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属于人流量比较大的地点。比如:东方之门、苏州乐园,都是大家常去游玩的地方。只是苏州乐园附近商店不是很多,不能更好地给大家提供便利,东方之门消费水平比较高,不能满足普通人的需要。
第二种是星塘街类型的,周围比较荒,主要是居民区,少数的工厂。周围几乎没有看到什么商店,虽说不便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但是却促进他们坐地铁。同时周围也有在建的高楼,可能是比较有发展潜力。
在做调查的时候,实践团队也到过一些阻碍,比如在地铁站内发放问卷的举动引起了地铁内工作人员的不满;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做问卷问卷调查就比较困难;最棘手的一件事,就是获得轨道交通公司的许可证,许可证让我们可以调用站内信息,同时可以在站内发放问卷,但是取得许可证的过程很繁琐。
相信经过这一次的调查,积累了经验,我们以后可以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