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江南?

何处是江南?

――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敬文讲堂授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1-06浏览次数:1221

20161221日晚,苏州大学敬文书院院长、苏州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苏州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罗时进教授在红楼会议中心115室为敬文讲堂文化传承系列带来了精彩讲座――《何处是江南――明清江南文化型社会的构成与特点》。

1.jpg

以“何处是江南”的提问为开场,罗时进教授向我们娓娓道来:在地域划分上,江南的核心地区为苏松常、杭嘉湖地区,即环太湖地区。他从艺文、图书、兴学、隐读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江南文化型社会的形成过程。“杏花春雨江南”是罗时进教授眼中典型的江南景致,风物清嘉、钟灵毓秀的山水给予江南地区才子佳人精神的陶冶和灵感的启迪,诗词、戏曲、书画,这些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门类,极能显示江南地域文化的优势和特色。谈及江南人士敬畏书籍、勤奋抄藏的风气,他不禁赞叹:阅读已经成为江南人的生存方式。他指出,当代大学生也应拥有一股子“书卷气”,具备好书之雅、求书之切、敬书之诚、嗜书之笃。

2.jpg

江南社会的尚文与重学是相互联系的,社会性教育与家族性教育的双向开展,使得江南地区人才辈出。言及书院教育,罗教授对敬文书院的学生寄予了厚望,他希望同学们珍惜书院提供的良好资源,孜孜以求,开拓进取。在江南,隐读之士随处可见,隐读文化中自有一种特殊的高雅情致,罗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青年时代年在网师园温习功课的日子,鼓励同学们留心生活之趣,享受自然之美。

3.jpg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古代书籍的版权问题、如何重新营造江南文化氛围、读书人的入世与出世以及江南人柔弱气质的负面意义等问题,与罗教授进行了深刻探讨,现场提问踊跃,气氛热烈。

4.jpg

作为敬文书院特色课程之一,敬文讲堂文化传承系列讲座始终秉承着书院“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培养,个性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为敬文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人文情怀的学子。本次敬文讲堂增进了同学们对江南文化型社会的构成与特点的理解,拓宽了同学们的文化视野,也使本学期的敬文讲堂圆满地落下帷幕。

(青年传媒中心:姚舜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