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9日晚,苏州大学本部红楼学术报告厅迎来了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诗人、随笔和游记作家蔡天新教授为学生们带来敬文讲堂第九十三讲《两种文化:科学与人文》。在两个小时的讲座里,他携着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理性与感性碰撞的视听盛宴。本次讲座由敬文书院院长罗时进教授主持。
蔡天新教授就当下教育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相对于美国的学科融合,中国的文理分科体制使得文理分家现象较为明显。蔡天新教授通过举例达芬奇等画家作品中的透视和摄影物理学的发展来阐释文理交汇的意义,他认为“科学会帮助文艺的进步,而文艺会反过来推动科学的发展。”在蔡天新教授看来,无论科学,还是人文,都是自然界通过心灵的必然反映,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作为一名诗歌的爱好者,蔡天新教授着重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与数学的看法。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都是数学家出身,如数学家笛卡尔提出了“肉体+心灵”的二元论、牛顿的自然神论等等,人文与科学始终有着微妙的联系。蔡天新教授在摄影与文学上也有所造诣。他向学生们展示了他旅途中的摄影作品,他深信“没有表达力的智慧不是智慧”,因此坚持写作,出版有《人类与数学文明》、《数学传奇》等。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针对“如今社会科技与人文失衡的现状”、“工科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学与理性的矛盾”等话题进行提问。蔡天新教授结合自己的经历,做了理性与诗意并存的回答,深深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现场气氛热烈。
蔡天新教授告诫同学们,一定不要将人文与科学分裂开来,只有将两者融合才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这与敬文书院“科技人文融通”核心培养计划也不谋而合。罗院长也总结到,科学不可撇开人文而存在,当下学生们文理均衡发展也是种很重要的素养。心中有“数”,走到何处都有“数”的启发。相信在这个思维碰撞的夜晚,同学们都深有感触,希望两种文化可以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水乳交融,创造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
(青年传媒中心 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