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下旬,《中国园林》杂志编委、苏州园林局顾问、苏州绿城融创桃花源特邀顾问、苏州姑苏园林营造股份有限公司园林文化研究所所长、原苏州大学文学院、艺术学院教授、设计艺术学博士生导师曹林娣教授做客敬文讲堂,为同学们带来了两场敬文讲堂艺术与审美系列讲座《苏州园林立意与设景》、《苏州园林的艺术境界――以网师园为例》。曹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园林文化教学与研究多年,在本次讲座中通过在地域、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对比,从立意、设景、艺术境界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让同学们对苏州园林乃至于中国的园林艺术体系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在讲座中,曹林娣教授首先根据当代园林艺术的分类,对比东西方园林中建筑布局,植物形制的特点清晰地体现出东西方哲学在园林设计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立意,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妙与深奥。曹林娣教授将我国的古典园林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宗教园林,并通过对比各地名园阐述了所代表的不同设计立意,并特别地从苏州的私家园林入手,依照园林立意的区别将苏州园林分为了归隐田园、回归江湖、知足常乐、淘融山水、方外世界五种类型,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先同学们娓娓道来,展现出苏州园林山水'实为地上之文章'的特点,字字道出园林艺术中的诗情画意,让同学们对苏州园林深邃的文化底蕴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随后,曹林娣教授从网师园园名的由来讲起,向同学们展现了网师园建园的艺术所在。同时,曹林娣教授着手于网师园的历史沿革,历数园子从南宋至民国的历任主人,尽显网师园的沧桑变迁,把网师园之景比做晏小山之词,园中美景呼之欲出与诗词艺术的结合让人叹为观止。而后,曹林娣教授将重点转向网师园的建筑特点,从东部住宅区、后庭园、南部宴饮区、中部环池区四个方位进行了介绍,对园子的选址、建筑、雕饰、植物的特点逐一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着重介绍了门枕石,抱鼓石等最具特色的园林元素,展现出苏州园林高深的艺术境界。
最后,曹林娣教授从专业层面介绍了古典园林的设景方法,选取出园林中“玉壶心”、“方丈室”、“葫芦门”、“月驾轩”等典型元素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其中的奥妙。讲座后,意犹未尽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向曹林娣教授提问,曹教授也耐心地为同学们一一解答,与同学们进行了热情的交流,赢得了满堂喝彩。
经过两次讲座,曹林娣教授用精彩的演讲让同学们对苏州园林以及中国园林艺术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正体会到了中国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文化素养和将艺术、自然、哲学完美融合的艺术情操。相信敬文学子会在日后对中国的园林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带着敬文讲堂所赋予的浓厚的人文情怀砥砺前行。
(新闻中心 孙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