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推动工艺传承创新

以“工匠精神”推动工艺传承创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3-14浏览次数:1076

201639日晚,敬文讲堂第七十六讲艺术与审美系列讲座在红楼115如期开讲。继上一期《造型艺术赏析》博得满堂喝彩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苏州市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苏州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顾问、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袁牧教授再一次做客敬文讲堂,与我们一起领略苏州工艺美术之美。

讲座伊始,袁牧教授通过一个社会热点词语“工匠精神”引入了今天的主题,并告诉同学们工艺美术是一种具有精湛的手工技艺、巧妙的构思设计、优良的材质品级、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物质类文化产品,强调了它世代相传、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了传统手工技艺的艺术之美。接着,袁牧教授从苏州手艺的渊源、苏州工艺美术的历史传承和苏州工艺美术现状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苏州的工艺美术。袁牧教授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张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图片,引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阐释古人通过打磨上圆下方的玉器以表达对于天地的敬畏。随后,袁牧教授以小见大,以一幅《平江图》为着眼点向同学们展示了苏州地区辉煌的宋代工艺,并介绍了苏州成为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必然性。此外,袁牧教授又以苏州的“香山帮匠人”为例,肯定了苏州的工艺美术在明代时所达到的巅峰状态,并告诉同学们艺术审美的重要判定标准就是“能否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以“苏绣”“苏作家具”为代表的苏州工艺美术无疑将苏州地区的特色诠释得淋漓尽致。最后,袁牧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苏州工艺美术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名录,尤为详细地赏评了玉雕、砖雕、石雕、牙雕、桃花坞木刻年画以及漆画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让同学们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袁教授的精彩讲座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同学,同学们纷纷向与袁教授请教,从如何欣赏古代的传统艺术作品到如何鉴别身边的玉器摆件,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袁教授一一给予精彩解答,赢得了阵阵掌声。袁教授的回答也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工艺美术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秉着“工匠精神”,选用良材、精心设计、巧妙装饰,就都可以打造出一件艺术珍品。同时,袁教授进一步鼓励同学们,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更要有“工匠精神”,学一门,钻一门,真正做到专业、敬业,而后创新、创业。

    

通过两个小时的精彩演讲以及与同学们的亲切互动,袁牧教授多次引用脍炙人口的诗句,将博大精深的工艺美术讲得透彻易懂,把同学们引入了工艺美术的圣境。此次敬文讲堂既加深了同学们对于艺术作品背后历史人文背景的理解,又让同学们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日常生活之美,更让同学们领悟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工匠精神”,也为培养敬文学子的人文情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中心 李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