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灵魂的卓越

追求有灵魂的卓越

――苏州大学王剑敏教授做客敬文讲堂解读书院文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2-14浏览次数:1137

    2015129日晚,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党委书记王剑敏教授在理工楼153教室为敬文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比较与借鉴:书院文化研究》。作为敬文书院的始建人之一,王老师在书院理论研究及书院建设实践方面有着颇深的造诣和宝贵的经验。她通过自己多年的书院建设经历,结合古今中外书院发展历史,采取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为同学们带来了生动的一课,使敬文学子对书院文化及书院制育人模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讲座伊始,王老师首先以现代大学教育缺失的现状以及由此引发的精神危机为引子,提出两大问题:大学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具有灵魂的卓越?”而后,切入书院制改革的主题,带领书院学子一步步探索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精髓、英美大学住宿学院的文化特色、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文化,鼓励书院学子善于从比较中获得借鉴启示,敢于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书院的建设和发展,追求有灵魂的卓越。

在本次敬文讲堂开始之前,王老师已向同学们布置了课前思考题,并分发了大量阅读资料,请同学们课前预习、自行组队、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回答其中一个问题。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对书院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初步见解。在讲座中,敬文学子切身体会到了翻转课堂的魅力。当探讨到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精髓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一组都奉上了精彩的3分钟演讲。随后,王老师以同学们的演讲为契机,分别从古代书院的发展脉络、办学宗旨、教学方法、讲会制度、管理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点评和梳理。当讨论到英美大学住宿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文化特色时,同学们对于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的住宿学院制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内涵和特色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精彩总结,同时就英美大学住宿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书院文化中的博雅教育、导师制和共膳制进行了深入阐释。王老师还从物质、制度、精神等三个层面解读了书院性的内涵,她认为:现代教育无论采取哪一种类型的书院制,都不能偏离“人”的育成目标。我国未来书院制改革的走向,必然是一种基于“全人”教育理念,通过深入实施亲密互动、和谐相容的导学机制,打通第一课堂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书院生活教育路径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次敬文讲堂采取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使每一位敬文学子都倍有代入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王老师循循善诱的授课方式,精辟入里的时时点评,课堂上活泼热烈的讨论氛围,优胜小组获得的精美礼品,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翻转课堂的魅力之所在。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对书院历史、书院文化的理解,更收获了小组合作精神、人文素养和演讲能力。或许这就是书院教育的魅力所在。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是以“文”化人而非以 “识”造物。我们坚信,无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社会对“完整的人”的要求永远不会过时,因为社会不需要没有灵魂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