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元青花 美感数百年

九层元青花 美感数百年

――清华大学尚刚教授做客敬文讲堂谈“元青花”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2-03浏览次数:1063

2015年11月30日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艺术史研究专家尚刚教授应敬文书院院长罗时进教授邀请,做客敬文讲堂,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元朝青花与时代文化》。尚教授长期从事工艺艺术研究工作,对元青花的艺术历史了解深微,见解独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讲座伊始,尚刚教授即以蒙古族传说“苍狼白鹿”为引导畅谈元朝青花盛行的原因,阐述蒙古人“重九恶七”的文化习俗,解释元青花装饰繁密多为九层的原因。尚教授特别提到,元青花造型与特点的形成与蒙古人迁徙频繁,饮食豪放有关。他认为尽管元青花一定程度受到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高丽文化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伊斯兰文化和汉族传统文化。多元文化的交融为元青花构图的繁缛细密奠定了审美基础,使元青花具有了有别于宋金简洁优雅风格艺术品味。同时,由于蒙元的统治中心所在的地域影响,因此元青花从工艺美术服务生活到反映观念都体现了浓郁的蒙古风、伊斯兰风。    

       

在此次讲座中,尚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多年研究的学术成果,一幅幅精美的元青花的图像在屏幕上出现,带来一阵阵惊艳。“瓷”是典型的中国元素、中国符号,自“陶”变“瓷”,元代青花一旦出现,便奠定了瓷器工艺的霸主地位。尚刚教授的讲演为同学们心中的《元青花》歌曲的旋律做了科学的阐释和审美的演绎。    

在师生互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从六个不同角度提出了生动而有意味的问题,尚刚教授小叩则大鸣,一一给予详尽答复,使“元青花”之“器”之“美”多维立体地展现出来。问答互动,衔接着演讲者与听众,也连接起古今的工艺文化。

    

尚刚教授最后分析了工艺制作今人刻意仿古与古人创意仿古的区别,认为“包含稚拙成分的原创总优于刻意的仿造”,这一富有哲理的隽语为此次敬文讲堂打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开出了一片思考的空间,连同他温和谦逊的笑容都定格在讲台上,定格在同学们心中。

这是敬文讲堂首次有关工艺美术经典“古物新知”的讲座,演讲者引领书院的同学们回忆“苍狼白鹿”豪迈传说,向着金帐坐落的浩渺草原远眺,沉思历史沉淀中那抹独一无二的青色。无疑,这对敬文学子知识体系的构建与视野的开阔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闻中心 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