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文品杜牧 以经典承文化

以诗文品杜牧 以经典承文化

――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做客敬文讲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0-20浏览次数:1053

20141010日晚六点半,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葛晓音教授应敬文书院院长罗时进教授之邀,做客苏州大学敬文书院,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韵味深远的讲座――《风流俊爽杜樊川――杜牧和他的诗歌》。葛晓音教授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著有《八代诗史》、《汉唐文学的嬗变》、《诗国的高潮与盛唐文化》等著作。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葛晓音教授通过对杜牧诗歌的分析,引领同学们回到了动荡萧索的晚唐,认识了风流俊爽的杜牧。葛晓音教授在简要介绍了杜牧的背景和他的生平之后,向同学们强调了品读诗歌的一个基本原则――要透过文字剖析内涵,而能不仅仅满足于对字面的单纯理解。随后,葛晓音教授从杜牧的豪迈诗风、生平抱负、人物性格与风流韵事四个方面介绍了杜牧其人。通过葛晓音教授的讲述,同学们了解到了杜牧一生梦想着“仕宦至公相,致君作尧汤”,他的心怀天下映射在诗中便酿就了他的“情致豪迈,雄姿英发”。杜牧是晚唐少有的对国运复兴仍抱希望的诗人,晚年时期,长时间的仕途不顺和国家的江河日下一天天的摧毁着杜牧的信念。“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晚年的杜牧终于看透了朝廷对疆域边事的冷漠和无能,对于收复失地不再抱希望。在讲座的最后,葛晓音教授分析了杜牧个人性格与其诗风的关系。

    

讲座引发了同学们对于唐文化和杜牧诗歌的深刻思考。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葛晓音教授做出了细致精彩的解答,将唐代文学的人文画卷进一步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葛晓音教授对敬文学子积极提问,热情互动给予了赞赏。

敬文书院秉承着“为国储材,自助助人”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出科技人文融通的人才,教导学生们应以德为先,做到“明德至善,博学笃行”。本次敬文讲堂丰富了同学们的人文情怀,提升了同学们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实现全面培养的育人目标。通过本次敬文讲堂,同学们在奇文妙词中了解了杜牧其人其诗,在国学经典中品读了大家文化。相信在敬文讲堂的不断熏陶之下,敬文人定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成为优秀的人才。

                                                                  (新闻中心  赵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