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传统与人格养成

国学传统与人格养成

――南开大学陈洪教授做客敬文讲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2-12浏览次数:1110

2013127,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著名学者陈洪教授应邀做客苏州大学敬文讲堂,在红楼217会议室给敬文书院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国学传统与人格养成的文化盛宴。

讲座开始,敬文书院院长罗时进教授热情介绍了陈洪教授。陈洪教授的讲座围绕《周易》这部国学经典著作展开,他首先用“哲思之原典,巫术之残余”总结了他《周易》的看法。教授认为,《周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其特殊性有四点:主体古老、覆盖面广、国际影响大和文化影响深远。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最能体现《周易》核心精神,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强烈不息的主体意识。

随后,陈洪教授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向听众展示了的易经八卦的形成和学理,让同学们叹为观止。教授强调,卦爻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可以学习到两点人生经验:其一是培养“忠恕”的思想,对己忠,意味着充分表达自我主体意识;对人恕,意味着承认和体会其他社会主体,树立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其二是要乐观地应对复杂的人生环境。陈洪教授以苏轼为例,希望同学们学习苏东坡“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快意潇洒,培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收放自如,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同学们深受启发,报以热烈的掌声。

进入现场交流时间,敬文书院的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希望利用难得的机会向陈洪教授请教国学方面的问题。陈洪教授以饱学的知识,深刻的见解和敏捷的思维一一回应,并对在座同学的提问水平大加赞赏。他认为,发现并勇于提出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的素质,而敬文书院的同学们正是积极的思考者。

此次敬文讲堂学术气氛、文化气息浓厚,在两个半小时的讲演和互动中,同学们始终兴趣盎然。大家加深了对国学的了解,默会体悟了人生哲理。相信通过本次敬文讲堂,同学们将能够对国学有更持久的兴趣,同时也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世的经验,培养健全的人格,成为更加成熟与睿智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