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哈佛大学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李欧梵先生应邀做客敬文讲堂,作了题为《哈佛的书院生活》的专题讲座。
10月28日夜晚,苏大校园桂花的香味沁人心脾,校本部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李欧梵教授以其切身的经历、独特的视角和富有魅力的语言,为同学们揭开了哈佛大学书院生活的神秘面纱。他回顾了哈佛的办学历史,哈佛大学每个书院的不同个性以及所有书院的共同特点。他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既教书又育人的感人故事,表达了他对中国大陆学子的挚爱情怀。李欧梵教授一再强调,他在哈佛的教学生涯中最大的收获是,与学生零距离的交流,与不同学科老师的讨论。哈佛的书院制度能给学生带来两重教育,除了普通大学的四年高等教育外,还能够得到第二重教育,那就是书院的生活教育。哈佛的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哈佛大学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书院生活,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另一方面哈佛大学想尽一切办法为教授与学生之间创造了各种交流沟通的机会,这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哈佛创造力的源泉。
在近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李欧梵教授还对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他曾执教过的大学的书院制度进行了横向的比较,一下子打开了同学们的视野。
暖黄灯光亮起,小圆桌与皮椅已摆好,红酒已斟满,李欧梵教授以一杯美酒表心意,开始了现场提问环节,尽显人文情怀之魅力,艺术气息之魔力。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使得整个会场洋溢着活力,问题触及学术、人生、文学、心灵、时政等多个方面,李欧梵教授都一一解答,此种一对一的交流,也将书院模式的精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敬文讲堂的最后,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涌教授为李欧梵送上具有苏州大学特色的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哈佛的书院模式,打开了敬文书院同学大学生活的另一扇窗,让同学们认识到了专业知识以外人文艺术、生活社交等方面的价值所在。哈佛的书院模式,更为苏州大学深化改革,探索具有时代特征、苏大特色的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记者:陈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