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晚,敬文讲堂第一百五十二讲在校本部敬贤堂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大数据实验室主任王鹤菲应邀作《金融机器学习》专题讲座,并与敬文书院学生分享其对中美高等教育的理解。讲座由敬文书院院长钱振明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王鹤菲教授从“机器学习”这一热点词汇讲起,自然地切入话题。围绕“机器学习”这一古老而新鲜的概念,王鹤菲教授展示了一组漫画,生动而具体地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历史起源和广泛应用。她指出,机器学习需要从大量的数据中寻找规律,而人类的学习模式能够从少量数据中抽象概括出特征。这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并让同学们对于机器学习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接着,王鹤菲教授重点介绍了机器学习的一个子集——深度学习。她生动地讲述了深度学习的时代变迁与三次浪潮,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她提出,深度学习正在快速走入主流经济学的学术视野,科技型经济学家在经济金融学中越来越普遍,未来五到十年间,数据科学、量化学习等技术在经济金融学中将会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她的讲解,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讲座的第二阶段,王鹤菲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她在海外求学、工作的经历以及其对中美高等教育的理解,激励同学们迈向更高的学习目标。
王鹤菲教授曾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本科就读一年,后成功申请获得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研究生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获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之后,又先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商学院任教,在美联储芝加哥银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任访问经济学家。特殊的学习和教学经历,使其对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有切身感受和深刻理解。
王鹤菲教授首先分析比较了中美高等教育的异同之处。在系统讲解美国大学的分级、本科的通识教育、研究生的专才教育,以及斯坦福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对于学生的严格筛选与考核机制之后,她还介绍了国内大学本科生未来进入世界著名大学深造的途径、方法以及目前应该作的准备和未来应该迎接的挑战。

临近讲座结束,王鹤菲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对话互动。针对同学们较为关心的出国留学、未来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不当使用等问题,王教授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出了详细的指导与见解,为同学们指明了方向。
通过本次敬文讲堂,同学们在深入了解机器学习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海外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认识,并树立了奋斗目标。敬文学子也将继续秉承“为国储材,自助助人”的敬文精神,将科学技术融入生活,走进科研领域,拓展国际视野,争取成为研究型、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青年传媒中心 堵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