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织补与江南文化保护——杨旭辉教授做客敬文讲堂

文脉织补与江南文化保护——杨旭辉教授做客敬文讲堂

发布者:敬文书院发布时间:2024-06-13浏览次数:10

2024年6月12日下午,敬文讲堂第252讲在校本部图书馆举行。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旭辉老师应邀作题为《文脉织补与江南文化保护》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敬文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萱主持。



图片



讲座伊始,杨教授就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在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杨教授以苏州和绍兴为例,两城均以非博物馆式的古城形态真实地展现原住民状态,中心城区位置未发生改变,现代文明在古城中依旧得以延续。因此,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在苏州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价值。



图片




接着,杨教授对于苏州市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方面做出的努力与成就予以极大肯定。乌鹊桥、锦帆路,凭借出圈之态拓宽发展路径,打造城市名片;彭氏故居、苏州织造署,依托遗址旧迹唤醒历史记忆,寻踪古城根脉;葑门横街、双塔市集,沐浴烟火气息感受市井风情,探寻姑苏原味。在历史文化古迹与真实生活状态的深度融合中,苏州成功绘就了一幅原汁原味、富有温度的城市保护画卷。

文化是国家治理之魂,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保护江南文化,有助于提升苏州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苏州的城市文化以有形的物理结构为依托,体现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观灵岩古遗,追忆春秋往事;访会稽郡治,一睹秦砖汉瓦;踏山塘老街,感受唐宋诗韵;赏十全街景,纵览明清风俗;寻平江旧居,揭秘民国佳话。另一方面,苏州的城市文化离不开各种出版物以及电影、音乐、文学等无形之物,对于城市生活和空间表现有着巨大影响力。溯往昔,戴望舒对雨巷的描绘成为江南水乡的文化符号;观当下,每年如约而至的江苏书展成为知识传播的文化平台。

文脉同国脉相连,延续历史文脉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织补姑苏文脉,有助于丰富苏州的城市内涵。苏州状元文化是地方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解读“三元坊”地铁站命名背后的文化考量,以紫阳书院、文庙、沧浪亭等一系列历史文化旧址为线索,串联起苏州延续千年的辉煌状元史,勾勒古城文脉,展现江南气韵。

讲座结尾,杨教授就如何更好地推动苏州文化保护及城市发展发表独到见解。首先,应当激发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文脉传承,利用姑苏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这些作为江南文化保护、发展全域旅游的文化资源。其次,要做到物理形态与文化内涵双管齐下,既做到保护历史遗址,又注重传播文化价值。最后,学者要做好文化传播工作,讲好姑苏故事,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本次讲座使同学们认识到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对苏州古城文脉及江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幸生活在苏州,我们有责任守护古城文化瑰宝。但与此同时,正如杨教授所言,在一次次“低吟浅唱”、“穿越时空”与“思想碰撞”中去发掘、感受城市的深层积淀与精神气质,或许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