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江南——方笑一教授做客敬文讲堂

诗画江南——方笑一教授做客敬文讲堂

发布者:敬文书院发布时间:2023-11-15浏览次数:10

      2023年11月15日下午,敬文讲堂第235讲在校本部敬贤堂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方笑一教授应邀作题为《诗画江南——古典诗文绘画中对江南的呈现》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敬文书院院长钱振明教授主持。



图片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方笑一教授用一首《菩萨蛮》切入正题,江南景、江南人、江南独有的绵绵春雨,共同编织了“江南好”。杏花春雨江南,方教授从江南的地理概念与关联意象谈起,详细地介绍了“江南”的地理沿革——自秦汉时期“江南“初现,到唐代设江南道、元朝设江浙行省,逐步将”江南“大而化之。多少楼台烟雨中,雨是江南相关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杨花落尽子规啼”“烟柳画桥”,花树、杨柳、桥亦是江南诗词中的“常客”。方教授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地呈现了诸多与江南相关的名篇:李石《长相思·暮春》、虞集《风入松》、白居易《忆江柳》……同学们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


图片




      江南可采莲,方教授指出“采莲”是江南典型活动,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汉乐府民歌《江南》、王昌龄《采莲曲二首》,以及张籍《乌栖曲》、李白《采莲曲》都是诗词书写江南生活的实例。文所以载道也,诗词不仅记叙生活,更是对生活的交往与回忆。方教授带领我们鉴赏唐询《华亭十咏·顾亭林》与王安石和作《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一)》,体会北宋杰出政治家、一代改革大将王安石的心胸,“不朽在名德,千秋想其馀”;品读白居易《忆旧游·寄刘苏州》与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感受文豪笔下的江南与高山流水之交。

      诗、画是中华文化双璧,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讲座的最后,方教授介绍了明代江南画家的题画诗,重现“吴门四大家”之一、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跌宕的一生及其代表作《墨梅图》,“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枝清影写横斜”。

      提问环节,同学表达了对于粉墙黛瓦的江南景在发展的冲击下日渐式微的失落与担忧,方教授指出,近代以来,现代化的进程不可逆。江南是活在心里的文化记忆,江南意象在,文化江南就在。


图片




      江南是文人墨客的牵挂,是风景如画的人间天堂,是情思如诗的满富才情之地,更是我们的家乡。山寺月中寻桂子,君亭枕上看潮头。共赏诗情画意,享受多彩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