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社会背景——张增利教授做客敬文讲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社会背景——张增利教授做客敬文讲堂

发布者:敬文书院发布时间:2023-04-21浏览次数:10

4月19日下午,敬文讲堂第222讲在校本部敬贤堂举行。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增利教授应邀作题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社会背景》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敬文书院学生事务中心主任胡玮老师主持。






不局限于令人心有余悸的SARS、COVID-19等“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十分广泛,即一切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张教授以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欧洲十大瘟疫等实例,具体说明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概念。


图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质是科学事件,其中社会因素不可忽视。张教授指出,社会发展快、变化快的时期是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期。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高发期”,需要专家学者的参与、职能部门普及公共卫生教育,多方形成合力共同守护全民健康。回顾人类文明史,在发展的历程中,难免会伴随着一定的付出与牺牲。张教授告诉我们,文艺复兴带领欧洲从黑暗无光的中世纪步入近代,带来科学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多职业病;流水线工人居住环境差,造成了传染病;采矿业则经历了由粉尘、毒物引发的安全事故。即使卫生检疫制度与之伴生,我们也应看到,在发展的路上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与沉重的代价,怀悲悯之心思考这一严肃的命题。

如今,我们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而产业变革浪潮也接踵而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身处新变局,应对卫生事件需有基本的认知和警醒。经济发展与城镇化造成的环境污染、产业链的变化造成的职业病、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气候变化及其附带影响等都需要审慎思考。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张教授向我们提出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四点建议。一、识别逻辑推理与思维中的错误;二、识别、去除无关信息;三、识别偏见、成见和价值观对思维的影响;四、一个问题有多解,但一定的条件下,有最优的方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提问环节,同学们聚焦热点话题,关注日本向太平洋排放核废水、美国火车脱轨造成的氯乙烯泄漏对生活的影响。张教授指出上述事件理论上对生活有危害,我们相应的监测工作一直在进行。也有同学以较高的站位与视角提问卫生危机是否也有社会周期律,张教授指出社会事件比如经济危机,受多种因素影响。卫生事件本身没有规律性,与社会科学无法类比。

健康是人类的第一财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年轻一代的我们,即将接过社会发展这面大旗。正如张教授的期许,愿我们能以此次讲座为起点,找寻发展与公共卫生、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前进中阅尽万物荣枯,在回眸中感受自然伟大。